科学研究

云南农大这十年(西南中药材中心)

高原神草的风雨兼程

——记中药材团队科技创新

云南是我国中药资源最富集区域,也是我国中药材重要产区和主产区之一。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杨生超教授的带领下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中药材种质发掘与利用研究,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创新工作如下:

一是创建首个药用植物组学数据库;完成了三七、灯盏花、丹参、重楼等云南特色药用植物基因组测序。解析了灯盏乙素、三萜皂苷、异喹啉生物碱等合成与调控分子机理;构建灯盏乙素酵母全合成细胞工厂,这是我国从基因组到天然产物合成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图1三七基因组信息

              图2灯盏花素生物合成

二是构建品质育种技术体系,以品种制度推动中药材品质优先的种植理念。创新药效成分与表型性状相结合的集团改良选择育种方法;积极应用全基因组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联合三七种植龙头企业,累计保育三七种质材料11000余份,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七种质资源库,首次实现了三七品种化推广、建立三七种质资源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选育了三七、石斛、重楼、灯盏花等18种药用植物71个新品种/良种,云南农业大学是我国选育登记药用植物新品种最多的单位;选育登记了我省第一个药用植物新品种灯盏花千山1号,率先建立我国灯盏花品种制度。

               图3三七种质资源

                图4 灯盏花新品种

               图5滇黄精新品种

三是推动高原山区中药材良种良法配套。云南农业大学首创林下三七、西洋参有机栽培技术体系,联合有关单位积极推动林下石斛有机栽培技术,集成构建良种及栽培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图6林下西洋参


               图7林下石斛

其中,药用植物组学数据库建设、高品质灯盏花品种制度建立、三七高品质育种及灯盏乙素酵母全合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Molecular Plant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中国中药杂志、植物生态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以《高原山区重要中药材高品质种质创新及应用》为题的科技成果荣获2020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图8中药材科技创新团队